成果分类展示
|
|
 成果信息
成果中文名称 |
超声强化提取天然药用成份技术及装置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号
|
联系人 |
段东平 陈丽光 傅兴东
|
邮编 |
100080
|
联系电话 |
010-62554257
|
传真 |
010-62554257
|
成果完成时间 |
2013/10/18
|
电子邮件 |
kaifa@home.ipe.ac.cn
|
是否经评 |
未知
|
成果水平 |
未知
|
成果所处阶段 |
未知
|
所属技术领域 |
生物医药,
|
成果简介 |
针对目前植物天然药物提取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及海洋”863”项目研究已发明了循环超声强化提取植物天然药物工艺及设备,可在常压,低温下操作,不破坏药用成分,提取效率较常规方法高,可用于各种中草药的药用成分提取,已获3项中国专利(99119748.8,99248060.4,99248061.2)。目前正准备采用此提取工艺和设备,进行某些中草药药用成份的提取研究,如从大青叶和板蓝根中提取靛玉红(治疗白血病的有效药物),以及药厂等企业急需提取的中药成分。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在治疗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中较西药具有独特的优点:副作用低,疗效缓和,显著,综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生产天然药物较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简单,不造成环境污染,成本低等,其药理作用已日益为世界各国接受,但中药的用药方式国外患者难以接受,限制了中药出口,为达到中药西用,出口创汇的目的,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单体或复合成分势在必行
|
应用情况 |
未知
|
可行性分析 |
|
市场前景及投资效益分析 |
本技术及装置适用于从陆地和海洋药用植物及生物反应器培养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等提取各种天然药用成份,如多糖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生物碱及酚类成份等,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采用挥发性介质,进行循环超声破碎浸提各种药用成份。所需厂房、动力较小(根据生产规模确定),可用于新建植物天然产物提取车间或者替代现存植物天然产物提取设备。
|
合作方式及需求 |
|
备注 |
|
知识产权情况 |
0
|
专利名称 |
|
专利号 |
|
可否转化 |
可转化
|
点击次数 |
157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