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分类展示
|
|
 成果信息
成果中文名称 |
地球引力能的前沿科学转换技术
|
第一完成单位 |
个人
|
通讯地址 |
河北任丘华油钻研院退休活动室
|
联系人 |
陈春祥
|
邮编 |
062552
|
联系电话 |
0317-2720648
|
传真 |
|
成果完成时间 |
2006/9/20
|
电子邮件 |
gf2006s@sina.com
|
是否经评 |
行业准入
|
成果水平 |
国际领先
|
成果所处阶段 |
成熟应用阶段
|
所属技术领域 |
新能源与节能化工,
|
成果简介 |
地球引力能的前沿科学转换技术
现公知的引力能应用只是原始的拦坝修水电站,而未知的引力能深层次应用则证实了引力能是一种千古奇源的能源宝库,只是因为它的原始应用方式非常有限,其深层次应用的基础科学研究又无人问津,才造成至今未被开启此宝库的大门。
本人经多年的能源科技研发,终在能源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中,揭示了引力能的本质特性:即其本质是造成能源消耗的主因素,同时又是可与能源消耗互动的能量宝库,它具有全方位替代资源性能源的功能。其能源性质是类太阳和风能型可再生技术性支撑能源,具有永恒不枯竭和永恒能源安全性质,且具有纯绿色可与自然和谐共存性质。显然此两特性是当今能源科学的终极目标能源,只是应用技术一个难点而已。
有幸的是,本人在其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理上,发明成功了系列地球引力能前沿科学转换技术,现已申报的专利有两项:第一项是移动机械系统中应用的(重力降能耗杠杆),已于2008年1月30号授权,它是用物理和力学实验将杠杆重力臂改为悬空位能重力臂与力臂上的作用点反向共点连接,结构虽极简单,但内涵的力学和机械方法发明则实现了将无位能的杠杆重力(即引力) 转换成了可用能量(详情参看2006201386842号专利文本则一目了然) 。第二项是地面固定系统中应用的(重力循环发电系统) 。 一种任意地面都可建造的水力发电厂专利技术,即重力循环发电系统,虽理论复杂,但通俗讲其结构简单易行:核心技术是将水位能转换为液压柱塞重力压力能结构,即在甲乙两座船闸式各个液压柱塞上固定一船体结构,当第一次向甲缸内船底注水时,船体必因水浮力随水位上升而提升柱塞重力到缸顶部(柱塞中有孔),当水满停注水时关闭柱塞孔并打开船底孔时,因船体无浮力,据帕斯卡原理:“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液体表面的压力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中的所有各点。”则水位能转换为柱塞重力压力能结构完成。其辅助结构更简单,即对水轮发电机作功的能量输入就是甲液压缸缸顶部卸压口的压力能,先作功后又向乙液压缸内船底排水,重复甲缸程序动作而形成甲乙两缸水体循环,继而实现柱塞重力循环,水轮发电机也就得到持续的水压力能输入而发电厂系统完成,(详情参看2006101679388号专利则一目了然)。
|
应用情况 |
未知
|
可行性分析 |
可行性分析
1、引力能技术能源的认识误区:公知引力能不象太阳和风能是可视和可感知的,引力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它极容易误解为是没有能量输入的能量输出,则必违反能量守恒。其产品也易让人联想到物理禁区“永动机”等等误解,再加上如此重大科技难题被突破的专利人背景是“草根”而不是“大家”,也更会左右投资人的眼睛和思维进入误区。
2、引力能技术性能源和本发明的亮点:a、公知重力即引力,而引力在宇宙间是无处不在,也就不存在能量供给体系问题,其应用技术不受能量转换中的供给条件制约。(太阳和风能的先天不足就是受天气和地理的制约)。b、虽其发明结构简单,但内涵的力学和机械方法发明则实现了将杠杆重力转换为可用能量。c、本发明杠杆具有应用领域的普遍性,即凡是与能量需求有关的行业领域都可应用此技术于节能和能源供给。
3、引力能转换杠杆的技术成熟度:本发明杠杆是建立在自己对能源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之上的实验发明,因它结构简单,其转换功能是任何人都可按专利说明书重复实验求证的,简单产品内的应用如同普通常用杠杆一样容易,其技术成熟度则相同,这也是本专利名称为什么不用汽车新能源而用核心技术重力杠杆的原因。
4、市场前景:以汽车新能源为例,实质是一种没有发动机,也不消耗任何资源性能源的新型汽车问世,如果在消除思维误区的前提下,将汽车市场再延伸到其它动力机如火车、轮船市场,可以肯定,引力能转换技术市场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转让事宜面议,联系电话:0317-2720648
联系人:陈春祥
|
市场前景及投资效益分析 |
其市场无竞争和垄断周期长是独一无二的,有市场必有效益。
|
合作方式及需求 |
专利转让和合作都可面谈。
|
备注 |
|
知识产权情况 |
2
|
专利名称 |
2006201386842
|
专利号 |
重力降能耗杠杆
|
可否转化 |
可转化
|
点击次数 |
15539
|
|